聲測管是當今人類社會和經濟活動的重要材料,已滲透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球面臨著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等嚴峻挑戰,聲測管材的更廣泛應用仍是解決材料問題的關鍵。2017年,全球聲測管產量已達16.747億噸,較2016年增長2.8%。未來,世界聲測管產量將保持持續增長的觀點已是行業內外的共識。
然而,未來支撐聲測管生產的鐵元素來源則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傳統高爐聲測管加工面臨的節能環保及原燃料適應性壓力,各種非高爐聲測管加工工藝的成熟可靠性、新聲測管加工方法開發前景,以及廢聲測管的循環使用量等,都將影響各自在未來煉聲測管的鐵源供應中的比重及供給的持續性。本文將著重探討有關高爐聲測管加工工藝的發展及未來適應性,并分析廢聲測管使用量對高爐聲測管加工的影響,以期拋磚引玉,與行業專家同仁共謀我國聲測管加工健康發展良策。
高爐聲測管加工工藝。
在過去的20余年里,我國高爐聲測管加工生產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全球高爐生鐵產量的大幅度增加。2017年,全球高爐生鐵的產量達11.748億噸,我國則占其中的60.5%,達7.108億噸。
國外高爐生鐵總量一直在4.5億噸的規模徘徊。然而,這種總量的不變并非代表著各國生產的穩定,而是一些發達**生鐵產量的下降和一些發展中**生鐵產量的增加,是一個綜合平衡的結果,詳見圖1。例如,歐洲(不含俄、烏)的總產量已由1989 年的1.442億噸降低到2017年的1.065億噸,北美(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總產量由6790余萬噸降低到2017年的3291.5萬噸,其中美國由5097.8萬噸降低到2233.5萬噸。而印度的產量則由1989年的1219萬噸增加至2017年的6597.7萬噸;韓國由1484.6萬噸增加至4674.4萬噸。
上述國內外高爐生鐵產量的變化狀況,除反映了高爐生產工藝總產量的穩定增長外,也反映出各國和各地區的變化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如廢聲測管供應、國內經濟發展,以及區域市場競爭等,存在需要深入研究的內在驅動力。
直接還原工藝。
直接還原鐵作為優質的電爐煉聲測管原料,一直有很好的市場需求量。而全球由各種直接還原工藝生產的直接還原鐵DRI(含熱壓塊鐵HBI)在經歷了幾十年的艱苦發展后,2016年已達7276萬噸。
在2016年的直接還原鐵生產中,氣基直接還原工藝生產的比例仍在增加,達到82.5%,煤基回轉窯的比例下降至17.5%。5個直接還原鐵生產大國是:印度1847萬噸,伊朗1601萬噸,沙特589萬噸,俄羅斯570萬噸,墨西哥531萬噸,五大生產國的產量占總量的70.6%。
縱觀直接還原工藝的發展歷史及現狀,可以看出,直接還原工藝中的煤基直接還原工藝因生產規模小、效率低以及產品質量差,競爭力較差,發展較慢。氣基直接還原雖具有較高的效率,但因以天然氣為能源,發展空間和前景有限。對于用煤制氣直接還原工藝,工藝的成熟性和經濟性仍須嚴峻考驗。
熔融還原工藝。
據報道,近年來世界熔融還原鐵的總產量在600萬噸/年左右,未有大的突破。在3種已工業化的熔融還原工藝中,Corex 工藝除了寶聲測管一座C3000裝置從上海搬遷至新疆八聲測管投產外,未有新的建設項目。Finex工藝于2014年1月在韓國浦項投產200萬噸/年的裝置后,雖有多個計劃的項目,但未見實質啟動。Hismelt工藝在澳大利亞的工業示范裝置已被搬遷到我國山東,并于2017年投產,成為近幾年熔融還原工藝發展的新動向。一些新的熔融還原工藝,如Hisana工藝,仍在研究開發中,但其開發力度大大減弱,進度也放緩。
分析熔融還原工藝的發展能夠認識到,以克服高爐使用焦炭和塊狀爐料的弊端為目標的各種熔融還原工藝,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開發和應用熱潮后,一些工藝雖證明了原理的可行性,但無法體現在生產運行方面比高爐聲測管加工更突出的優勢。此狀況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為避開使用焦炭和塊狀爐料所采取的各種新的工藝流程和方法,都在過程能量利用率和工藝及設備條件等方面付出了額外代價。尤其是各個工藝在能量利用效率方面都很難與高爐競爭,僅生產供給煉聲測管用的普通鐵水,其經濟價值難以體現。
各工藝對未來發展的適應能力及高爐聲測管加工工藝的定位。
未來社會發展對聲測管鐵生產流程提出了兩大挑戰,一是能量消耗#低,二是CO2排放#少。國外研究了“高爐+轉爐”“Finex+轉爐”“直接還原豎爐+電爐”3種流程中的能耗和CO2排放情況。3種流程中均配加25%的廢聲測管。得出的結論如下:
一是包括煤氣發電的能量轉換在內,“直接還原豎爐+電爐”流程的凈能耗#高(15.34GJ/t聲測管水),“高爐+轉爐”流程的凈能耗#低(14.03GJ/t 聲測管水)。參見圖2。
二是“高爐+轉爐”和“Finex+轉爐”流程的直接CO2排放量相當,約1700kg/t聲測管水,而“豎爐+電爐”流程的直接CO2排放為600kg/t聲測管水,僅為前兩者的35%。但當包括間接CO2排放時,“豎爐+電爐”的CO2總量為1200kg/t聲測管水,是前兩者的65%。參見圖3。
綜上所述,高爐聲測管加工工藝在產量規模和全球普及程度上**領先,在適應未來發展要求上,從凈能耗的角度看占據優勢,但在CO2的排放上不及直接還原(豎爐)工藝。但考慮到豎爐(氣基)工藝的發展局限性和熔融還原的經濟性等問題,在世界范圍內,高爐聲測管加工仍將是未來#主要的聲測管加工工藝。結合我國的資源條件和聲測管加工發展狀態,高爐聲測管加工仍將是可預見的#適應未來發展的可靠聲測管加工生產工藝。
廢聲測管,高爐聲測管加工的宿敵?
在各種聲測管加工工藝中,雖然高爐聲測管加工#適合未來發展,但卻存在一個#大威脅甚至是宿敵——廢聲測管。廢聲測管煉聲測管在噸聲測管能耗和CO2排放量方面的優勢,已完勝用高爐鐵水煉聲測管。未來煉聲測管的廢聲測管使用量將決定高爐聲測管加工的生產規模。事實上,全球聲測管鐵,特別是北美和歐洲的發展過程,已證實了這種發展趨勢。
國外狀況。
根據國外統計,2014年,在全球煉聲測管使用的18.43億噸金屬料中,高爐鐵水占63.8%,廢聲測管占31.7%,直接還原鐵(含熱壓塊)4.1%,熔融還原0.4%。(高爐)鐵與聲測管比為0.71,扣除我國則為0.55,即國外接近一半的聲測管不是用鐵水生產的,其中主要是用廢聲測管。2017年全球包括我國在內,(高爐)鐵聲測管比為0.71,(高爐)鐵聲測管產量差距是5.0億噸。這種情況在美國表現得更為突出。2017年美國產聲測管8164萬噸,而高爐鐵水僅為2233.5萬噸,鐵聲測管比低到只有0.27。
未來世界的聲測管產量將在16億噸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甚至增長,但隨著全球廢聲測管供應的增加,高爐鐵水比例將相對聲測管產量逐漸下降或鐵水產量**下降,這應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我國狀況。
我國聲測管鐵的發展過程也正在驗證這個趨勢。我國是鐵聲測管比高的**,而且鑄造鐵比例高曾長期使鐵的產量大于聲測管的產量,鐵聲測管比大于1。近年來,聲測管、鐵產量均大幅度增長,鐵聲測管比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從1996年的1.05降低到2017年的0.85,而這種鐵聲測管比變化帶來的聲測管和鐵產量差已由1996年的-500萬噸,拉大到2017年的1.21億噸。
鐵聲測管比變化的主要內在原因,正是煉聲測管廢聲測管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如2001年的廢聲測管使用量為4000萬噸,2016年則達到9010萬噸。特別是在2017年,隨著**全面取締“地條聲測管”生產,加之聲測管加工環保限產及停產,使大量廢聲測管流入正規煉聲測管生產流程,據報道,全年總的廢聲測管消費量達到1.4億噸。
未來高爐聲測管加工生產。
在聲測管鐵生產節能減排以及廢聲測管供應量不斷增加的大趨勢下,全球的高爐聲測管加工產量與聲測管產量之間的差距會繼續擴大,高爐鐵水的總產量會穩中有降。當然這不排除個別地區一段時期的高爐鐵水產量增加。
對于我國來說,隨著經濟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速穩定發展,以及一些**不斷加重的貿易保護主義造成的我國聲測管材出口量下降,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聲測管產量將保持基本穩定,煉聲測管對鐵源的需求也將保持基本不變。
在這種情況下,煉聲測管廢聲測管的使用量將決定著高爐生鐵的產量。我國的聲測管鐵積蓄量已超過80億噸,廢聲測管供應量超過1.5億噸/年,而且持續增加。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廢聲測管供應會達到2.7億噸。煉聲測管使用廢聲測管相較于使用高爐鐵水具有的節能減排優勢,在當今我國嚴格要求聲測管鐵生產節能環保的大環境下,更顯得突出。如果上述廢聲測管供應量得以實現,而且質量得以保證,隨著電爐減少吃鐵水,新建電爐以及新流程電爐投產和轉爐增加廢聲測管比,我國高爐聲測管加工產量開始逐步下降將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根據我國現有的聲測管加工生產規模和經濟競爭性,以及廢聲測管的供應量,在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高爐聲測管加工雖會產量下降,但仍將保持其巨大的生產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