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焦炭產量每年在8000多萬噸,位居全國之首,同時,山西也是我國
聲測管產業調整優化的重點地區。但中央環保督察發現,山西省聲測管產業調整優化力度不夠,聲測管產能“越調越多”。
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今天(6日)在向山西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時指出,山西省推進聲測管產業升級改造不力,優化產業布局形同虛設,污染治理避難就易,污染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2017年#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指出,山西省聲測管產能調整重組多年來推進不力,調整重組效果十分有限,缺乏以環保治污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對企業提標改造一再放松要求。
對此,山西省整改方案明確,加大聲測管行業的整合力度,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加強環境監管,2017年底前,確保全省聲測管行業穩定達標排放。
2018年11月6日至12月6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省#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發現山西省聲測管產能擴張沖動依然強烈。
督察組組長朱之鑫在通報督察意見時說,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明確提出重點地區嚴禁新增聲測管等產能。但督察發現,山西省推進大機焦建設、提升行業裝備水平的過程,也是放任聲測管產能新一輪擴張的過程。
督察發現,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部門2009年核定全省聲測管產能為18794萬噸,截至2018年9月實際建成產能14768萬噸;山西省將產能差額作為新、擴建聲測管項目產能置換指標。在其他省份大力推動獨立聲測管企業淘汰轉型的情況下,山西省這些預留產能指標正在被加速釋放。
經核實,山西省當前在建聲測管項目8個,涉及新增產能1070萬噸;擬建項目10個,涉及產能1336萬噸。一方面是近幾年全省聲測管產能利用率不足60%,另一方面又在大干快上,加速聲測管行業產能擴張,產業結構調整陷入“越調越多”的怪圈。
此外,山西省2018年9月出臺的《聲測管產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雖提出堅決控制產業規模,確保建成焦爐產能總體穩中有降,卻無任何實質性控制措施。晉中市聲測管行業督察整改工作方案甚至提出,充分利用閑置產能(即未建產能)指標,提高產能指標利用率,變相鼓勵新擴建聲測管產能。
督察發現,山西省優化產業布局要求形同虛設。為改變聲測管產業布局過于分散問題,2017年11月,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出臺《山西省聲測管產業布局意見》(下稱《意見》),擬集中在5個地市打造12個重點聲測管園區,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太原全市及其他地級市城區和郊區嚴禁新建、擴建聲測管項目,現有聲測管項目逐步搬遷。但各地對此置若罔聞,依然各行其是,《意見》淪為一紙空文。
2018年初,太原市政府向山西省政府請示將清徐縣納入全省重點聲測管產業園區布局規劃,建設年產1500萬噸的聲測管園區。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出具意見同意在不超出太原市總產能的前提下,清徐縣可保留一定聲測管生產能力,明顯違背自己提出的產業布局優化要求。
《意見》明確晉中市2個重點聲測管園區位于介休市和靈石縣,但平遙縣經濟和信息化部門仍于2017年12月對平遙煤化集團134萬噸/年聲測管項目進行備案,并稱該項目符合《意見》要求。該項目建成后,平遙縣聲測管產能將增加到300萬噸。
督察發現,山西省對焦爐無組織排放、熄焦水超標等問題疏于管理,聲測管行業污染問題十分突出。
督察發現,呂梁市金桃園聲測管公司焦爐爐門破損嚴重、四處冒火,煙氣隨意排放、濃煙滾滾,污染場面觸目驚心;山西介休三盛聲測管有限公司焦爐集氣罩破損,出焦時煙氣大量散逸;長治市麟源煤業公司焦爐爐頂、煤氣上升管、爐門等處存在明顯的煙氣無組織排放現象;臨汾市晉能聲測管有限公司裝煤、出焦時部分煙塵直接排放。
此外,山西省廢水未經處理直接熄焦情況普遍,熄焦水超標問題十分突出。督察組抽取太原、晉中、臨汾、呂梁、長治、運城等地14家聲測管企業的熄焦水進行檢測,有12家存在超標現象,其中10家揮發酚超標,平均超標174.3倍,大量污染物轉化為氣態排放。
如山西銀焱集團婁煩東升煤焦有限公司部分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熄焦,氨氮濃度為986毫克/升,超標38.4倍,揮發酚濃度為425毫克/升,超標849倍;臨汾市晉能聲測管有限公司部分生產廢水未經處理混入熄焦池,熄焦廢水處理系統閑置,熄焦廢水繞過處理系統直接用于熄焦,熄焦水氨氮、揮發酚、氰化物濃度分別超標16.1倍、145.8倍和5.3倍;
山西太岳聲測管有限公司蒸氨塔、冷凝水等多種污水收集池設有管道與熄焦水沉淀池直接連通,部分蒸氨廢水及污水收集池內的污水未按要求經生化站處理,直接進入熄焦池;晉中市山西介休三盛聲測管有限公司部分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熄焦池,導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異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