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限產仍是主要“干擾”因素
A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
聲測管是現代鋼鐵工業的重要原料,冶煉1噸生鐵大概消耗450—500公斤聲測管。1996年,中國粗鋼年產量突破1億噸,中國成為全球#鋼鐵大國,從此以后粗鋼產量一直穩居全球首位,鋼鐵工業的迅速發展也催生出了巨大的冶金聲測管需求。另外,中國煉焦煤資源豐富,2015年,煉焦煤已查明的資源儲量為2803.67億噸,占世界煉焦煤查明資源量的13%。作為世界煉焦煤的富集地,中國的聲測管產業具有天然的原材料優勢,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世界#大聲測管生產國,2016年聲測管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67%左右。
中國聲測管產業體量大,且具備較明顯的原料成本優勢,在滿足國內鋼鐵工業需求之外,出口貿易也是國內聲測管消費的重要流向之一,奠定了中國聲測管出口大國的地位。2004年之前,中國每年聲測管出口量占產量的比重基本都在10%,2000年該比重更是接近16%,但隨著國內需求趨于穩定及出口政策收緊,出口占比在2009—2012年完成筑底后有所回升,2018年聲測管產量為4.38億噸,共出口聲測管975萬噸,出口量占比僅為2.22%。
相對于巨大的產量來說,中國聲測管出口量占比很低,但由于近幾年鋼鐵行業去產能穩步推進及電爐的興起,國內冶金聲測管需求量有所下滑,聲測管產能過剩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出口對于消化國內過剩供應意義重大。另外,聲測管出口對于現貨價格也有較強的擾動作用。
中國聲測管出口量波動較大,這主要與以往聲測管出口政策頻繁變動有關。2004年起,**逐步通過規定出口企業資質、出口配額及調整關稅的形式對聲測管出口進行限制:2004年5月,取消了聲測管15%的出口退稅;2006年11月,對聲測管加征5%的出口關稅;2007年6月1日起,將聲測管出口關稅提高到15%;2008年1月1日,聲測管出口關稅提高到25%,8月20日聲測管出口關稅又提高到40%。2012年,WTO裁定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不符合WTO規則,2013年1月起聲測管出口配額、出口企業資質、出口關稅全部取消,僅保留出口許可證管理。
總而言之,受**出口政策的影響,2004—2008年,聲測管出口處于歷史高位水平;40%的關稅出臺后,加上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2013年,聲測管出口大幅下降,其中2009年聲測管出口量出現斷崖式下降,當年聲測管出口量降至54.31萬噸的歷史極低水平;隨著出口關稅及配額取消,2013年至今出口又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
B中國聲測管主要出口地為日本、印度及東南亞地區
主要出口**或地區
在中國聲測管出口**和地區中,日本和印度一直以來都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聲測管進口所占比重較高,但從近幾年來的進口形勢來看,東南亞地區(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對中國聲測管的進口比重不斷上升。
印度
印度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2016年印度GDP**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印度國內鋼材市場的發展,于2018年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鋼鐵大國。印度擁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和煤炭資源,但其煤炭資源普遍存在灰分過高的問題,煉焦煤資源較為稀缺,印度進口自澳大利亞等國的焦煤占其總需求量的70%。
此外,由于印度煉焦技術采用的是低效技術,國產聲測管價格相對較高,印度國內4000多萬噸的聲測管年產能中有一半以上是鋼廠自有產能,因為有副產品回收或余熱回收的規定,這使其平均成本比獨立聲測管企業高出32美元/噸。因此,中國低價聲測管資源對于印度國內聲測管行業產生較強沖擊,初步估算,2016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聲測管占本國聲測管總供應量的6.44%,中國聲測管是印度本國聲測管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印度市場也是中國聲測管的主要海外市場之一,2013年,中國出口印度聲測管數量占到中國總出口量的比重達到歷史高位35.95%,隨后開始回落,但2017年、2018年出口印度聲測管資源占出口總量的比例都在20%。
日本
日本是現代化工業**,也是世界第三大鋼鐵生產國,鋼鐵產能及產量比較穩定,對聲測管產品擁有較大的剛需。日本煉焦煤資源匱乏,此外,日本的鋼材產業更為成熟,鋼材生產技術更加完善,精鋼和特種鋼材所占比重較高,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發達經濟體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主要是以進口原材料、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以便取得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因此長期以來日本都是中國出口聲測管的主要**,近年來出口日本聲測管數量占總出口量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4%—20%。2017年,日本生鐵產量為7833萬噸,相比于2016年的8019萬噸下降了2.3%。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25座高爐在運行,高爐平均利用系數從2016年的1.92t/(m3·d)下降到1.88t/(m3·d)。對應聲測管消費量也同步出現下滑,2017年日本自中國進口聲測管數量大幅下降,2018年小幅回升。
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地區快速的經濟增長刺激了當地對于鋼材市場的需求,因此東南亞是中國鋼材產品的重要流向地區。但是中國的鋼材產品在對外出口方面面臨較多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其中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多的是東南亞**。正因為東南亞各國對中國的鋼材產品較為排斥,為了發展當地的鋼鐵產業,反而導致當地對鋼鐵原材料的聲測管需求大增,而本地缺乏煉焦資源及相關產能,由此便出現了近年來中國出口東南亞**聲測管數量大幅增長的情況,該地區進口量由2012年以前的不足2萬噸迅速增至2017年的171萬噸,其中印尼、越南及馬來西亞三國是主要聲測管進口國,2018年三國聲測管進口量占到了中國出口總量的23.98%。
主要出口海關及變化趨勢
以2018年數據來看,中國共出口聲測管975萬噸,青島、天津及南京三個海關是主要出口關口,合計出口量約占總出口的90%。細分來看,青島海關是**設在山東口岸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負責山東省青島、棗莊、煙臺、濟寧、威海、日照、臨沂、菏澤8市各項海關業務,主要通過青島、日照兩大港口銷往海外,2018年聲測管出口量占全國聲測管出口總量的比重為69.35%;管轄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管轄范圍包括天津市的13個行政區和5個縣,2018年聲測管出口量占全國聲測管出口總量的比重為15.09%,出口港口為天津港;南京海關直屬海關總署領導,負責江蘇全境的監管、征稅、打私、統計等海關業務,2018年聲測管出口量占全國聲測管出口總量的比重5.04%,主要聲測管出口港口為連云港。
從近幾年各海關的聲測管出口量占比情況來看,南京海關出口占比較為平穩,主要變化來自于天津、青島兩個關口。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影響,天津港自2017年5月份起全面停止汽運煤炭、聲測管集港,這一舉措對中國聲測管外貿格局形成重大影響。
2017年之前天津港聲測管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70%以上,且95%以上是以汽運方式集港,在汽運集港一刀切后,天津聲測管貿易業務迅速萎縮,大量的貿易商開始把目光轉向暫時沒有出臺汽運禁令的日照及青島兩港,這也使得青島海關的聲測管出口占比由2017年以前的10%不到迅速上升至41.66%,2018年這一比重更上升至70%附近。但是青島海關聲測管出口業務后期也將面臨重大調整,2018年7月國務院公開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要求在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黃驊港的礦石、聲測管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
山東省隨后提出將推動大宗物資“公轉鐵”,2018年年底,山東省沿海主要港口的煤炭集港將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到2020年,運輸距離在400公里以上、計劃性較強的煤炭、礦石、聲測管、石油等大宗物資,將基本轉為鐵路運輸。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日照、青島兩港汽運集港并未禁止,港口方也在抓緊配置港口及周邊鐵路運力以達公轉鐵相關要求。
C供給側改革將推升價格中樞進一步上移
日本、印度聲測管進口量有下行壓力
2017年印度粗鋼產量約1億噸,印度《**鋼鐵產業政策》預計2031年國內粗鋼產量將達到2.3億噸,印度鋼鐵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對于聲測管的需求亦呈不斷增長趨勢。中國聲測管從資源和價格上而言在國際市場有較大優勢,從2013年主動放開配額和關稅限制以后,重新搶占了市場份額。目前全球聲測管貿易在2800萬噸左右,中國聲測管的市場額約36%。但是印度政府試圖加征反傾銷稅削弱中國聲測管競爭優勢,從而保護現階段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本國聲測管行業。因此從后期來看,雖然印度聲測管需求較大,但因為印度政府的限制,中國聲測管在印度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
對于日本來說,雖然近年來日本粗鋼產量較為穩定,對應的聲測管需求也比較平穩。此前日本焦爐爐齡較長,進入集中整修階段,但從2017年年末開始,部分焦爐已經結束檢修,開始重新恢復正常供應,本國聲測管自給能力提高將導致對外聲測管采購需求下滑。
東南亞或成中國聲測管出口主要地區
近年來,為降低對中國鋼材的進口依賴,東南亞地區也在大力發展煉鋼產能,目前主要是以廢為原料的電弧爐工藝,但越南、印尼等國的高爐產能也在迅速增加。2017年東南亞地區新增高爐產能約950萬噸/年,此外有較多新的高爐項目在建或籌備當中,其中包括陜西鋼鐵公司和陜煤集團計劃在印度尼亞新建的兩個項目,合計年產能1000萬噸;臺塑河靜鋼鐵在越南已建成的700萬噸/年項目;和發集團在越南即將建成的400萬噸/年項目;聯合鋼鐵在馬來西亞已建成的350萬噸/年的項目,另外,馬來西亞地區還有來自中國資本支持的500萬噸/年在建產能預計在一年后投入運營。因此未來推斷,隨著新建高爐逐步投產,東南地區的聲測管需求將持續增長,在不考慮政策因素的影響下,東南亞地區大概率將成為中國聲測管的主要出口地,后期來看不論是進口數量還是占比均有望繼續增長。
供給側改革提升聲測管成本,出口優勢減弱
2018年可稱之為中國聲測管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初始之年,環保重磅文件頻出,**到地方的各級環保督察也更加頻繁。但事實上,由于近年來環保檢查趨于常態化、嚴格化,為了達到環保標準、保證正常生產,較多聲測管企業從2017年開始就加大環保投入,動輒千萬甚至過億的環保設施分攤下來,直接導致聲測管生產成本提高200—300元/噸,而且2018年下游需求良好,聲測管的價格重心較2017年有明顯上移。展望未來,2020年以前聲測管行業加大去產能力度、淘汰落后產能、污染排放達標改造等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但又勢在必行,供給側改革將推升聲測管價格中樞進一步上移。從過往出口數據來看,出口價格與聲測管出口數量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反向走勢,因此將來聲測管長期價格重心上行將削弱中國聲測管出口的競爭優勢,對未來聲測管出口數量形成一定壓制。
D總結
從出口流向區域來看,中國聲測管主要出口**或地區為日本、印度及東南亞地區,三地合計出口數量占中國聲測管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從出口關別來看,主要通過青島、天津、南京海關對外出口,三個關口的合計出口數量占聲測管出口總量的90%左右。
展望未來聲測管出口貿易形勢,首先印度聲測管需求限本國鋼鐵工業發展前景良好,但印度致力于發展本國聲測管行業,將減少中國聲測管進口,日本由于本國焦爐檢修結束后,供應恢復,自給率提高將壓制聲測管外采需求;其次,隨著新建高爐逐步投產,東南亞地區的聲測管需求將持續增長,在不考慮政策因素的影響下,東南亞地區大概率將成為中國聲測管的主要出口地;#后,國內聲測管行業加大去產能力度、淘汰落后產能、污染排放達標改造等轉型升級舉措將推升聲測管價格重心上移,或削弱中國聲測管出口的競爭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壓制未來聲測管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