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城縣出資1700多萬元重獎70余家科技創新型、#發明型的礦山機械制造企業。這是該縣以創新驅動推進礦山機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務實舉動。礦山機械制造是石城縣的傳統優勢產業,一度占據全縣工業產業份額的半壁江山。面對國內外發展新形勢,石城緊盯創新驅動,助推傳統產業破舊立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孵化:打造科研基地為使年代久遠的礦山機械制造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石城縣著力打造科研基地,培育孵化企業。該縣建立省級礦山機械制造產業園,立足產業平臺開展產業鏈招商。建立“華東地區礦山機械研發中心”,設立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和爭創品牌,對創新成果、品牌建設、#發明等獲得**或省級認可的給予一定獎勵。加大鼓勵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縣里每年設立不少于500萬元的科技創新基金,對企業推進技術革新、產品研發給予20%的費用補貼,對批準立項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和檢驗檢測中心,分別給予獎勵,對認定的***、省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給予10萬元至50萬元不等的資助。此外,嚴格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政策,實行研發設備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企業科技研發成本。科技創新成為石城礦山機械制造產業這棵老樹發新枝的源頭“活水”。2018年全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家,數量超過歷年總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9家、#授權334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現零的突破。聯姻:激發內生動力石城縣積極鼓勵礦山機械制造企業與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廣泛開展合作,在技術創新與改造、產品研發與升級上強強聯手。同時,著力引進實力雄厚的礦山機械制造企業和上下游關聯企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從而推動產業朝自動化、技術化、高新化方向發展。技術聯姻,激發礦山機械制造企業內生動力。該縣大力強化與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設立行業創新實習基地、科技研發平臺和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雙向培訓,健全科技人才、專家與科技型企業對接聯系機制、科技型初創企業與領軍企業科技創新聯結機制,解決科技人才匱乏和科研后勁不足等問題。將企業與高等院校聯結在一起,形成科技創新聯盟,研發出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合力打造礦山機械拳頭產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威爾國際礦業裝備等數十家機械制造企業,先后與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科研合作組建科研機構,研發的礦山機械制造產品獲多項**#,投放市場后供不應求。展翅:助推科技創新“原來的礦山機械制造產品以中低檔為主,品牌創新不夠,產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低。”銘鑫冶金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根銘向記者介紹。如何讓老產業走出新路子?該縣圍繞“主攻工業、三年翻番”的目標,在做大工業園區、推進產業集群的同時,不斷增強服務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成立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分層次、分領域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專家庫、科技型企業基礎數據庫和科技型企業臺賬。設立工業企業技改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購置先進設備、實施“機器換人”示范、智能化改造等,鼓勵企業申請#品牌,對獲得發明#以及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分別給予重獎。實行技術創新、#發明、產品研發、人才獎補等有力的激勵措施,促進企業優結構、挖潛力、抓創新、促轉型,推動石城礦山機械制造業從“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成功跨越。 (宋賢霖 魏小霞 記者 鄢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