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9日平壩區群眾文化藝術中心開放以來,書畫、舞蹈、古箏等培訓班天天開講,文化館館長朱啟貴的工作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位于市平壩區安平街道辦事處的平壩區群眾文化藝術中心,規劃用地面積約52畝,總投資3.5億元,獨特的4層建筑內,囊括了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檔案館、科技館、規劃館7大場館和大劇院。“之前,這些場館四處分散,既不方便群眾接受公共文化服務,又難以形成矩陣塑造文化品牌。”朱啟貴說。對此,平壩區以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為引領,將這些場館集中在一起,著力打造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深受市民的歡迎。“原來因為場地所限,有想法但無法開展,許多必需的藝術培訓和藝術普及工作都無法進行。”朱啟貴坦言。搬到新址后,面積一下子增加到5400多平方米,朱啟貴的想法得以施展。自文化館搬到新址后,培訓成為工作的重心。2018年全年開設的培訓班11個,今年又增加了東方舞蹈班。朱啟貴說,學員參加培訓不交任何費用,有了場地,群眾學習藝術的積極性**了,每次開班的消息發出去,喜愛藝術的市民都踴躍報名,所有的班都是滿員。記者在文化館二、三樓的過道里看到,多個房間都掛著“書畫培訓室”“舞蹈培訓室”之類的銘牌。朱啟貴介紹:“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這里都有培訓。”除了文化館外,群眾藝術中心內新建的博物館設計別致,在文物少的情況下,利用場景來展示平壩的前世今生,宋代蠟染彩裙、平壩棺材洞、恐龍化石等物件,在訴說平壩曾經的不平凡;圖書館分布在大門兩側,寬闊、靜謐,四處彌漫著的書卷氣令人心曠神怡……平壩區政協副主席張曉敏說,建設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是平壩區文化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推進平壩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又一個重要成果,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和提升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成為城市風景一張新的名片。記者了解到,群眾文化藝術中心作為平壩公共文化的綜合性場館,將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強化運營管理,引領全區群眾文化事業的特色化發展,為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推動力,努力打造成平壩區群眾文化生活的主陣地、吸收先進文化的平臺、開展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該區文化領域的精神家園,潛移默化地滋養人文、綿延文脈。(陸青劍 趙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