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4月4日電 4月4日,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2019年3月15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針對全省社會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加強黨的建設、強化綜合監管、搭建服務平臺和完善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22條創新務實措施。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何雪薇 攝省民政廳廳長趙文海表示,《若干措施》的出臺,旨在加快解決省社會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推動全省社會組織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若干措施》,將大力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重點培育科技類、慈善類社會組織,在省和各市分別打造10家以上有一定知名度、作用發揮突出的品牌社會組織。積極推動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組織免稅資格認定及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加大對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政策、資金支持等政策的落實落地,全力推進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中心)的建設。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社會組織發展,鼓勵雄安新區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和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方面積極創新、先行先試,為全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當好典型示范。《若干措施》提出,每個縣至少成立一家能夠為困難群眾、孤老、孤殘、孤兒等特殊群體提供基本社會服務的專業社會服務機構。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郭百服表示,目的就是加長民政臂膀,拓展民政資源,**地發揮社會組織作用,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若干措施》還提出要持續提升社會組織黨建“兩個覆蓋”質量、加快構建社會組織領域風險防范機制、積極搭建社會組織服務平臺等一系列工作任務。據介紹,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和基金會。截至2019年3月底,全省已有依法登記社會組織27659家(社團10135、社會服務機構17391、基金會133),其中省屬社會組織1549家;全省社會組織共擁有會員90余萬人、從業人員46萬余人、黨員6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