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座革命之城、轉折之城,是紅色革命圣地,“會議”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傳承紅色基因,首先要弘揚紅色文化,市通過開展“長征文化進校園”、“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及全國巡展宣講等活動,創新教育方式,弘揚紅色文化。會議陳列館講解員為同學們講長征故事。張瑞凝在為外地小朋友講解長征故事。小小紅色宣講員講述長征故事“小瑞凝,在你心目中長征精神是什么呀?”“長征精神就是不怕犧牲、無私奉獻、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克服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11歲的張瑞凝就讀于老城小學四年級七班,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也是“全國**志愿講解員”。小小年紀就能成為“全國**志愿講解員”,和學校開展的革命傳統教育密切相關。“學校年年都開展‘長征故事進校園’活動,老師給我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我們很愛聽。”張瑞凝說。聽著長征的故事,小小宣講員們不僅從中收獲了知識,還激發了他們對紅色文化的熱愛。“四渡赤水河、婁山關大捷、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紅軍們英勇無畏的事跡不斷地激勵著我,我要勤奮學習,長大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張瑞凝侃侃而談,分享著她的觀點。張瑞凝讀二年級時,學校開展了“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競選活動,在老師的鼓勵下,她報名參加。生動的演講讓她脫穎而出,成功入選。當時,她年僅8歲,是老城小學入選的眾多“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中年齡#小的一名。“成為‘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后,孩子們就經常到會議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習,也更深刻地領悟了長征精神。”在學習紅色歷史及長征故事之余,紀念館的老師們還對他們進行了講解方面的專業技巧訓練。日積月累的學習與反復的訓練,長征故事與長征精神深深根植在同學們的心里,他們積極學習紅色歷史,為正式講解,當好紅色文化傳播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當小小宣講員們在會議陳列館進行實地講解時,贏得了游客們點贊。“小姑娘們吐詞很清楚,對歷史了解很到位,講解得非常棒!”游客李紀英稱贊道。“請小朋友來宣講的這種方法很好,有利于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游客甘錦榮說。“作為一名宣講員,不僅僅在紀念館里給游客宣講關于紅軍的故事,平時我也跟家人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希望通過宣講讓更多的人了解的紅色文化。”張瑞凝說。2017年7月,張瑞凝的心愿實現了。她跟隨宣講隊到大學進行“行進中的會議”巡展活動宣講;2018年11月,代表省參加“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且是全國**一名小學生,經過激烈角逐,#終晉級決賽,并于今年2月28日,榮獲“全國**志愿講解員”稱號。同時,張瑞凝還被紀念館邀請,在互聯網直播平臺上講述紅色歷史和故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像張瑞凝這樣的“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還有500余名,他們每逢節假日,都會在會議紀念館為游客宣講紅色文化,并在省內和省外的大學開展宣講活動。紅色文化進校園 紅色基因永傳承“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的成長源于市在中小學廣泛開展的“長征故事進校園”活動。紅色文化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是市加強中小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舉措。2016年,市啟動了《傳承紅色基因、落實立德樹人——長征文化進校園項目》,旨在讓年輕一代人人熟知長征歷史,個個能講故事,切實加強人的文化自覺和自信。“自2016年以來,會議陳列館‘長征與會議’主題展覽全國巡展活動,成為面向全國各地傳承長征紅色基因、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流動講堂。”會議紀念館研究室主任張小靈說,傳播紅色文化也需要走出去。在“會議永放光輝——行進中的會議紀念館”全國展覽巡展活動中,一批批小小紅色宣講員們走進、、、、、、等地,為當地市民和高校學生宣講紅色文化。巡展中還通過圖片展板的形式,展出的紅色魅力,生動再現紅軍長征轉戰的光輝歷程,全面展示紅軍長征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揭示偉大的長征精神和會議精神。近年來,市結合會議會址、紅軍山烈士陵園、婁山關戰斗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教育培訓,拓寬宣講視角,將紅色文化植根于學員心中,不斷豐富紅色基因傳承方式,以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創新德育,以紅色文化浸潤心靈,對外展示紅色魅力,持續掀起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