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水城縣野鐘鄉滿山遍野的3萬余畝刺梨,正迎風搖曳。去年,部分刺梨初掛果,已為村民帶來200余萬元收入。同時,水城縣還引進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水城經濟開發區投資2.56億元,建成了12萬噸刺梨鮮果深加工基地。這為當地發展刺梨產業增加了底氣,讓干部群眾看到了更加可觀的前景。按計劃,野鐘鄉今年將完成1500畝刺梨示范基地的建設,分別在野鐘村10個村民小組“落戶”,涉及農戶800余戶,覆蓋貧困農戶172戶214人。未來兩年,基地將實現種植規范化、技術標準化、培訓規?;?、管護常態化,覆蓋區畝產同比增產50%,優質鮮果畝產3000斤、增收3000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野鐘鄉把黨建促產業作為關鍵一招,與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聯合成立了野鐘村刺梨產業基地黨支部委員會。支部建在基地上,進一步營造“黨員就在我身邊”的濃厚氛圍。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的同時,激發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初好公司的工作人員李凱,在黨支部的培養下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他根據群眾務工的實際情況,對崗位進行了大調整,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貧困戶張永碧和羅富情以前干活各顧各,經過調整崗位后,兩人取長補短、抱團發展。一個利用體力優勢負責挖土,一個利用速度優勢負責裝土?!敖裉煊?078株,收入377元,是以前的兩倍?!睆堄辣陶f。49歲的黨員謝禮芬種植了8畝刺梨,去年收益1.8萬元。眼下,她每天都要到基地上“嘮叨”一番,為村民講解種植技術?!昂头N玉米、馬鈴薯相比,刺梨是老百姓的‘幸福果’,但是種植專業度高,農民需要引導。這方面,我們說話管用?!秉h組織凝聚發展合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基地黨支部書記周斌說,黨員干部在田間地頭認真把脈,開出“良方”,為野鐘村鄉村振興注入“活水”。(謝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