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戶”十余年 戶籍終登記民警將戶口簿送到李銀手中。本報記者 曹誠平攝“女兒和孫子終于有戶口了!”4月16日,當家住瑞昌市范鎮的李銀從民警手中接過戶口簿時,激動得眼淚都出來了。“不容易啊,由于兩個孩子的情況非常特殊,一直沒有辦法上戶口。現在女兒15歲,孫子13歲了,這事終于辦好了!”身世特殊,兩個孩子沒上戶口2005年,李銀年僅16歲的兒子李生在打工時,與女子陳梅戀愛并同居。2006年12月,陳梅生下了兒子貝貝。當時李生和陳梅都未成年,沒有領結婚證,孩子出生時也沒有《出生醫學證明》。貝貝3個月時,李生和陳梅就回打工了,貝貝放在家中由爺爺奶奶照看。不久,李生因涉一起刑事案件被判刑6個月,陳梅則消失得無蹤無影了。未婚所生,生母又不知去向,加之沒有《出生醫學證明》,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貝貝無法上戶口。2014年7月,省公安廳和省衛計委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出生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對因特殊情況確實無法取得《出生醫學證明》的,公安派出所應根據其父母申請、居民戶口簿、結婚證(非婚生不需提供)及DNA親子鑒定證明材料,在調查核實基礎上,報縣級公安機關審批后辦理。”李生立即帶貝貝去做親子鑒定,可是,鑒定結果讓李銀和李生都傻了眼:貝貝非李生親生。憤怒歸憤怒,傷心歸傷心,孩子畢竟在一起生活了8年,有了感情,李銀決定還是把貝貝當親孫子對待。沒有血緣關系,該怎么上戶口呢?民警說,這種情況,要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證,公安機關才能憑收養證上戶口。可是,對照相關規定,李銀并不符合收養條件。于是,此事一拖又是幾年。孫子的戶口問題已經讓李銀頭疼了,更讓他頭疼的還有女兒琴琴。琴琴是李銀的妻子于2004年抱來的棄嬰,由于妻子已經去世,孩子的親生父母又無法確定,琴琴要上戶口,更是重重障礙。專人辦理,多年難題終于解決從2014年起,李銀就多次向記者求助,記者也曾就兩個孩子的戶口問題多次咨詢公安、計生、民政等部門,做了大量溝通協調工作,尋求解決辦法,但受當時的政策等客觀原因所限,兩個孩子的戶口一直無法解決。眼看孩子越來越大,琴琴今年已經讀初三了,沒有戶口,連中考都無法參加。解決戶口一事,迫在眉睫。從去年開始,李銀再次向相關部門反映此事,記者也再次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瑞昌市公安局范鎮派出所指定專人負責此事。民警查找了大量法律法規,尋找解決辦法。由于近年來相關部門又出臺了許多便民利民的戶籍政策,較之以前,這次解決問題有了許多新的政策依據、思路和辦法。由于貝貝的身世很清楚,醫院里也有他出生時的資料,因此,民警很快就補齊了貝貝的資料。琴琴的情況則要復雜一些,先要采集血樣,進“打拐DNA數據庫”比對,確認其非拐騙而來,再通過民政、戶籍等部門審批,才補齊了資料。4月10日,民警根據資料,為兩個孩子進行了戶口登記。至此,兩個分別長達13年和15年的“黑戶”孩子,終于有了戶口。4月16日,民警特意驅車上門,將戶口簿送到李銀手中,并叮囑他盡快到派出所為孩子辦理身份證。“一直以來,兩個孩子的戶口問題,不僅是家長的一塊心病,也是我們的一塊心病,現在終于辦好了,家長安心了,我們也安心了!”民警高興地說。(記者 曹誠平 文中人名都為化名)